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戴东辉代表提出《关于继续挖掘和搜寻无名革命烈士的建议》(第2022581号),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安排,由贵厅主办,我市协办。经研究办理,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英烈褒扬纪念工作。2018年底起,我市扎实开展了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搜寻和走访摸排,对桂北五县(含灵川)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点进行了发掘,共发掘收殓相对完整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82具、零散遗骸7465块。在此基础上,集中规划建设、修缮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31处,并于2019年8月28日、9月12日隆重举行了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仪式,让红军英烈得到了妥善安葬和永久保护纪念。在各级党史、文物等部门密切配合下,公安技术部门对收殓保护工作中搜寻发掘到的湘江战役红军遗骸开展了DNA鉴定,均可基本确认其红军烈士身份。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相关资料记录缺失,且当年红军战士牺牲时大多年龄较小、没有后代、缺乏DNA比对素材,所以缺失难以确认其具体姓名和身份。2021年起,我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了为烈士寻亲系列活动,积极为安葬在桂林的烈士寻找亲属,并为部分烈士亲属寻找烈士安葬地。2021年期间,我市共已成功为21位安葬在境外和8位安葬在境内其他地区的桂林籍烈士寻找到亲属,让烈士英灵真正“回家”。2022年我市重点开展了为在桂林剿匪牺牲的烈士寻亲活动,前期结合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等工作,已广泛收集、掌握了400余名剿匪牺牲烈士相关信息,已作为寻亲线索集中报送贵厅。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桂林是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积淀深厚,烈士纪念设施资源较多,还有很多的无名英烈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确认。在全市现有的800余座零散烈士墓(合葬墓)中,仍有110余座为无名烈士墓(合葬墓),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上的八百壮士墓,位于尧山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后的桂军31军131师804名无名烈士墓,以及位于灌阳县水车镇的红三十四师无名烈士墓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2022年我市将继续组织开展以在桂林剿匪牺牲烈士为重点的为烈士寻亲工作,并将其作为深入做好搜寻挖掘英烈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工作,我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持续跟踪做好为这些烈士的寻亲工作,尽可能帮助更多的烈士找到亲属。市退役军人、党史、档案、市志、文物、公安等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继续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对我市现存无名英烈相关情况的收集、调查、挖掘、宣传等工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确定无名英烈身份、更多地发掘掌握英烈生平事迹,并以此为基础做好英烈精神宣传弘扬工作,积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英雄、崇敬烈士的浓厚氛围。